深圳机房防雷工程2020/09/03
设计依据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
机房接地系统
根据计算机系统的要求,我们在设计时除考虑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计算机接地系统是为了消除公共阻抗的耦合,防止寄生电容蜗合的*,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若能接地与*正确的结合起来,在抗*设计上是最经济而且效果最显著的一种。因此,为了能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保证设备人身的安全, 针对不同类型计算机的不同要求,应设计出相应的接地系统。机房接地包括:计算机专用直流逻辑地、配电系统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保护地、防静电接地。本机房采用联合接地方式,要求联合接地电阻小于1Ω。机房配电系统的交流工作地、计算机设备安全保护地采用电缆汇接到机房等电位接地排上,再接到大楼接地系统或接地体上。零地电位差≤1V(包括所有末端)。
接地体
在以上的接地中,现在比较常规的做法是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此次设计接地采用综合接地系统,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要求,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因此要求提供大楼综合接地体,综合接地体接地电阻R<1W。
计算机专用直流逻辑地
从大楼联合接地体引出两根ZR-BVR-120接地线分别引至配电柜计算机专用直流工作地汇流排G和交流工作地N,可确保机房内计算机系统与动力、照明系统接地相对独立。
配电系统交流工作地
交流工作地即零线,随电源线同时引入机房。
安全保护地
随电源线同时引入机房,与交流工作地分别引入。机房内所有非计算机设备的带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镀锌钢管、金属软管、金属接线盒均可靠接至保护地,在线缆老化等漏电的情况下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防雷保护地
防雷保护地接自大楼安全保护地。当机房遭受雷电流侵入时,快速泄放雷电流,同时保证机房内所有非带电金属物处于同一电位,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
防静电接地
防静电接地接自大楼安全保护地。利用抗静电专用地板、金属板墙面及时通过地线泄放地板及墙墙面的静电,避免静电对计算机设备的损坏及由静电引起的随机故障并保障人身安全。
防雷保护措施
计算机中心机房中有着大量的电子设备,因瞬时浪涌及雷击引起的火灾和计算机网络的瘫痪可能性极大。防瞬时浪涌及避雷在电源供电线路的*中瞬时过压是最令人头痛也*破坏性,这种*通常称为“尖蜂信号”“脉冲”“瞬间振荡”“闪烁”等,所有这些都可归结为同一个现象,电压瞬间突增,这种*可以短到几个毫微秒,最长可达半个周期,可以发生在火线与中线之间,火线与地之间,或者中线与地之间,这种*所产生的影响很大,造成机器仃机及损坏软硬件设备。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防雷接地体系可以有效保护机房内的设备。
造成瞬时浪涌有外部及内部的很多原因,如:闪电放电,非正常断电等。
机房防雷系统为电源防雷,主要用于防止感应雷及雷电反击等引起的瞬间大电流和过电压。
项目的雷电防护分级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项目所在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为二类。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为A级。
一般工程项目具体实施内容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电源供电系统总配电的*级防护。
机房总电源供电系统配电的第二级防护(配电室互投柜柜加装B级防雷器)。
机房总输出系统配电的第三级防护(配电室内UPS输出柜加装B级防雷器)。
机房区域现场配电柜做第三级防护(现场配电柜内加装C级防雷器)。
接地及均压等电位连接系统
接地网络。
均压等电位连接。